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8节 (第4/4页)
。 ??投降虽难以启齿,却是唯一的出路。光禄大夫谯周再也听不下去了,他决定站出来充当这个可能会让自己遗臭万年的恶人。 ??“若陛下逃往吴国,同样要臣服于吴主,为何选择臣服小国,却不能接受臣服大国?况且,从天下大势来看,魏能吞吴,吴不能吞魏,倘若日后吴国也被魏国吞并,陛下难道要受两次亡国的耻辱吗?再说那些建议逃到南蛮的人,更是将陛下的性命置于不顾,当年先帝刚驾崩南蛮就叛乱过一次,现在咱们已丧失大半领土,谁能保证南中不会再度叛乱?如果陛下不幸被蛮夷杀了,不是更耻辱吗?” ??这位谯周是巴蜀士人,他在汉末益州牧刘璋的统治下度过了安逸的童年,可随着刘备到来,巴蜀卷入了近半个世纪的战乱。几年前,谯周曾写过一篇《仇国论》抨击姜维穷兵黩武。可以说,谯周从感情上是反感刘氏政权的,这就如同江东士族反感孙氏政权一样。但是,纵然谯周的政治立场和刘氏政权有诸多矛盾,但这番话说得也在理,他不仅是为百姓着想,更设身处地为刘禅谋求最好的结果。 ??不过,谯周无论多么客观理智,其本意终归是劝主投降,也正因为此,这位巴蜀名士受到历朝历代无数人的谩骂。反过来细想,难道不正是因为这股强大的舆论压力,给那些不计后果又毫无意义的昏招创造了土壤吗? ??刘禅听罢谯周的话,长吁一口气,心里总算踏实下来。 ??“有人持异议吗?”刘禅问道。无人提出反对建议。蜀汉臣子在彰显了自己满腔热血后便都借着谯周的话顺坡下了。 ??“开城投降!”刘禅下诏。 ??刘氏皇族似乎不甘于这样平淡无奇,刘禅的儿子——北地王刘谌耻于亡国之辱,杀死自己的妻儿后自尽。 ??轰隆隆……伴随着一阵沉重的声音,成都城门左右大开,刘禅带着皇室成员和六十余名蜀汉臣子向邓艾军走了过去。 ??遥想四十九年前,刘备率领大批荆州人(还包括一些中原人)傲然迈进成都,巴蜀士人从此生活在刘氏政权和荆州派臣子的压抑之下。四十九年后的今天,刘禅在巴蜀名士谯周的建议下走出成都。这场战争,难道不是被蜀人期盼了半个世纪之久吗?然而,人性很奇怪,就好像越来越多的荆州人被益州人同化,视巴蜀为第二故乡且排斥战争一样,也有越来越多的巴蜀人开始接受并效忠于刘氏政权。时间冲淡了一切。 ??自公元221年刘备称帝,到公元263年底,蜀汉历经四十二年后灭亡。 ??邓艾接纳了刘禅的投降。他傲慢地瞟了一眼蜀汉遗臣,言道:“你们幸亏是碰上了我,如果赶上当年吴汉那样的,今天怕是都要被杀头了。”吴汉是东汉光武帝麾下名将,他战胜后,将敌军首领二百多人全部处死。 ??旋即,邓艾仰天大笑:“姜维也算个英雄,只可惜碰上了老夫。” ??就这样,邓艾昂首阔步迈进成都,攀上了他生命的巅峰。他没多想这巅峰能持续多久,也不知道巅峰过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。 ??《周易》写道:“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。” ??邓艾占据成都后,在没有经过司马昭首肯的情况下擅自任命师纂任益州刺史、牵弘等人担任各郡太守,又拜刘禅为骠骑将军,并对刘氏宗族和原巴蜀官吏逐一封官授爵。 ??有人好心提醒他:“您立了大功,现在该避免功高震主之嫌。封官授爵最好经过相国首肯。” ??“你懂什么!俗话说,将外在,军令有所不受。再说,我这是为了巴蜀的稳定,若经相国首肯,书信往来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,万一这期间再出现动荡怎么办?” ??邓艾这番话听起来是为大局着想,其实也夹杂私心,他借着向蜀汉遗臣卖好来抬高自己的声望。可是,这事做得着实欠缺技巧。他迟钝的政治嗅觉,再加上傲慢强横的性格,让他未来的路越走越窄了。 ??各怀鬼胎 ??在距成都不远的广汉,钟会接到邓艾发来的“捷报”。同时,姜维也接到刘禅让他放弃抵抗的诏命,不过,准确地说应该称作前朝诏命,因为刘禅已经成为魏国臣子,蜀汉不复存在了。 ??“放弃抵抗吧……”姜维凄凉地叹道。廖化、张翼等蜀军将士举刀劈向岩石,宣泄心中的愤怒。姜维把他的印绶和节钺送给魏军前锋胡烈,然后亲自前往钟会的大营请降。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。刘禅身在成都,为何姜维不南下成都向邓艾投降?反而北上向钟会投降?这大概源于姜维强烈的自尊心。在沓中之战,姜维和邓艾旗鼓相当,却被击溃。而在剑阁,姜维以少数兵力克制住钟会数倍于己的敌军,这是他最后一笔辉煌。邓艾倨傲无礼的态度不得人心,而钟会在写给姜维的信中则尽显仰慕之情。正是出于这些考虑,姜维选择了钟会。